CMU15-445 Project 4
Last updated on a year ago
Project 4
Concurrency Problem
我们首先总结并发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Dirty Read
\(T_1\) | \(T_2\) |
---|---|
\(W(A)\) | |
\(R(A)\) | |
\(W(A)\) | |
commit / abort |
commit |
\(T_2\) 读取到了 \(T_1\) 未提交的值,我们称为
dirty read
Unrepeatable Read
\(T_1\) | \(T_2\) |
---|---|
\(R(A)\) | |
\(R(A)\) | |
\(W(A)\) | |
\(R(A)\) | |
commit |
commit |
\(T_2\) 两次读取的值不一样,我们称为
unrepeatable read
Phantom Read
\(T_1\) | \(T_2\) |
---|---|
\(R(A)\) | |
\(R(A)\) | |
\(D(A)\) | |
\(R(A)\) | |
commit |
commit |
\(T_2\)
第二次读取的值被删除了,我们称为 phantom read
Lost Update
\(T_1\) | \(T_2\) |
---|---|
\(W(A)\) | |
\(W(A)\) | |
commit |
commit |
\(T_1\) 的写入被覆盖了,我们称为
lost update
Isolation Level
依据不同的隔离级别,分别有可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
Serializable
:执行strict 2PL
和index lock
,不会出现上面的问题Repeatable Read
:只执行strict 2PL
,不执行index lock
。只存在phantom read
- 在
growing
阶段允许获取所有类型的lock
- 在
shrinking
阶段不允许获取任何类型的lock
- 在
出现 phantom read
的原因在于两个事务对同一个谓词逻辑下的集合执行操作,如果我们加
index lock
,那么同一时间就只允许一个事务去访问该谓词逻辑下的集合,这便解决了
phantom read
在上面的例子中,一旦引入 index lock
,那么 \(T_2\) 就只能在 \(T_1\)
对该对象的操作完全执行完毕后再对该对象进行操作
Read Committed
:在RR
的基础上,允许shrinking
阶段获取S
和IS
,存在phantom read
和unrepeatable read
- 在
growing
阶段允许获取所有类型的lock
- 在
shrinking
阶段只允许获取S
和IS
- 在
在 2PL
中,一个事务最开始的状态为
growing
,一旦其释放了某个
lock
,那么其状态转换为
shrinking
。2PL
的思想实际是事务在开始时获取所有需要的
lock
,然后对所有的对象执行完操作后,再一起释放
lock
也就是说,进入 shrinking
这个阶段后,就说明当前事务已经对某些对象执行完操作了。如果这个时候运行该事务再次读取某些对象的值(也就是获取
S
和
IS
),那么本次读取的值和之前读取的值就有可能存在不同
Read Uncommitted
:在RC
的基础上,删去所有与S
相关的lock
,这会造成dirty read
,因此在RU
隔离级别下,会存在:phantom read
、unrepeatable read
和dirty read
- 在
growing
阶段只允许获取X
和IX
- 在
shrinking
阶段不允许获取任何类型的lock
- 在
在有 S
相关的 lock
时,事务读取某个对象的值的过程中,这个对象的数值一定不会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多次对该对象读取的话,每次读取的值都是一样的。而删去读取锁则没有这层保障
Definition Issue
LockRequestQueue
可以将 LockRequestQueue
中的 request_queue_
中的 raw pointer
修改为
smart pointer
,具体看这里 Discord
因此我们 LockRequestQueue
中的定义如下:
1 |
|
Lock Upgrade
对于 lock upgrade
,其主要步骤如下:
具体参考
discord
上TA
给出的解释:moraceae — 2022/12/16 22:33
I do not remember where we say this (hopefully it's in the writeup or the code header. or lecture?), but upgrading can be decomposed into three operations:
Is it possible to upgrade?
Drop my current lock and reserve my position as the only person allowed to upgrade right now.
Wait to get the new lock granted.
So in this case, when txn0 tries to S -> X, the lock manager notices that this is an upgrade. txn0 drops its S lock, reserves its position as the only one upgrade at the front of the ungranted queue, and waits. When txn2 unlocks, the next lock granted will be txn0's upgrade to X
详细的过程我们在下面的 task 1
中进行解释
Task 1
lock manager
的主要工作是授予 grant
和释放
release
相应的 lock
。这里的 grant
还有可能涉及到 lock upgrade
Lock
对于同一个 table
而言,LM
需要记录所有对该 table
持有 lock
的事务和所有对该 table
请求
lock
的事务。换句话说在
LockRequestQueue
中,我们不仅仅需要记录那些还没获取
lock
的事务(也就是发起锁请求的那些事务),我们还需要记录那些已经获取
lock
的事务
一开始我认为只需要记录那些还没获取
lock
的事务,但这存在的问题是,在释放lock
时我们无法断定该事务是否先前获取了该table
的lock
,以及我们无法判断本次lock
请求是否是一次lock upgrade
我们按照如下步骤来实现 lock table
的操作:
- 判断事务的状态是否能够获取
lock
,依据不同的隔离类型,对该事务能够获取lock
进行判断:
1 |
|
- 获取该
table
对应的LockRequestQueue
,如果不存在则需要新建,我们将其表示为pointer
- 先对
pointer
进行加锁(使用std::unique_lock
,因为后面我们需要用到信号量),然后判断当前lock request
是否为lock upgrade
我们依次遍历整个 request queue
,对于遍历到的每一项
iter
,如果其 grant
为 true
并且其 txn id
等于当前事务的
id
,那么我们进行以下判断:
- 如果
iter
的lock_mode
和当前事务请求的lock_mode
相同,说明这是一次重复的请求,直接返回true
- 是否存在其他的事务在执行
lock upgrade
(直接判断pointer->upgrading_
即可),如果存在则直接abort
并返回false
(我们abort
之后也需要返回false
)
lock upgrade
主要是以下的几种情况:
1 |
|
lock upgrade
的过程如下:
我们首先将这个
lock
给drop
掉,也就是将其从队列中删去然后,我们在队列的头部插入一个插入一个新的
request
关于为什么不允许在同一个对象上存在多个
lock upgrade
,我认为的原因在于高级别的lock
不允许共存假设两个事务 \(T_1\) 和 \(T_2\) 均持有
S
,某时刻它们同时需要对该对象进行写入,因此它们会同时执行一次lock upgrade
,也就是S -> X
。但是,X
是无法多个事务共存的,因此我们必须要abort
一个事务这是我最开始的想法,但如果两个事务都是
IS -> IX
,那么就是反例了
- 检查完
upgrade
后,如果本次请求不是upgrade
,那么我们需要将其插入队列的尾部;而如果是upgrade
,则什么也不做(因为我们前面已经执行了插入)
在我们执行完插入操作后,如果当前的隔离级别为 RR
的话,需要将当前事务的状态设置为 GROWING
- 随后,该线程调用
wait
函数等待条件的满足。这也是我卡最久的地方,因为需要考虑的情况实在是太多了
我们首先考虑最简单的情况,在队列中不存在 abort
的事务所对应的请求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当我们用
SetState
将事务的状态设置为abort
时,如果这个事务的请求已经存在于队列中,那么我们必须要将其移出队列,问题的关键是在哪里移出事务的声明中有记录当前事务已获取的资源的
lock
,全部都是用*_lock_set_
来表示。由于这些都是表示事务已经获取的lock
,而事务在等待时如果被abort
,那么对应的*_lock_set_
当中是没有对应值的而在
TransactionManager
中的abort
函数,则会释放所有当前事务已经获取的lock
,对于那些还没有获取但卡在队列中的请求,这里同样没办法将其删除因此,我们只能在
LockTable
或者LockRow
函数中将一个已经abort
事务的请求移出队列
这个时候,我们有两点要求:
- 如果当前队列中存在
granted
的请求,那么我们需要检查当前事务的请求与其是否兼容- 如果有多个
granted
的请求,我们只需要取第一个即可,因为这些granted
的请求之间是相互兼容的
- 如果有多个
- 如果当前队列中不存在
granted
的请求,那么我们需要保证满足条件的请求都能获得lock
- 满足条件有两点:
- 若当前事务在队列的队头,那么可以获取
lock
- 若当前事务不在队列的队头,但其获取请求与队头的请求相兼容,那么也可以获取
lock
- 若当前事务在队列的队头,那么可以获取
- 满足条件有两点:
也就是说,对于当前事务而言,有三种能够获得 lock
的可能。如果当前请求是
lock upgrade
,那么我们在授予完 lock
之后还需要对 pointer->upgrading_
重新置为
INVALID_TXN_ID
只有前两种可能才允许
lock upgrade
。第二种所对应的情况很简单,主要是第一种所对应的情况,具体的例子如下(默认都是同一个对象):
1 |
|
初始时 txn0
持有 IS
,txn1
和
txn2
持有 IX
。此时 txn0
尝试
lock upgrade
,由于此时只有一个锁升级请求并且
IX
之间可以共存,因此这是满足条件的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可以实现基础的 Lock Manager
的功能,我们需要在此基础上加上 abort
事务的处理
一个直观的想法是,当线程在醒来之后先检查以下自己的状态,如果为
abort
那么将对应项从队列中删除,然后直接跳出
wait
的判断;然后,每个线程都会遍历这个队列找到对应的项,判断是否可以授予
lock
但这里有个问题是,当前线程只知道自己的状态是否为
abort
,无法确定其他线程所对应的事务是否被
abort
并且由于线程唤醒后的执行是无法确定的,因此这会导致很大的问题:
1 |
|
当线程唤醒时,如果 txn0
的状态为
abort
,另外两个事务正常。如果是 txn0
先被唤醒,那么它会先删除,然后 txn1
和 txn2
将会获取 lock
,这不会出现问题
如果 txn1
先被唤醒,由于它无法确定 txn0
是否被 abort
,因此它发现自己的请求无法与 txn0
相兼容,那么 txn1
将会被阻塞;同理,txn2
被先唤醒也是一样的情况。这就导致两个线程都被卡死,并且这不是
deadlock
,因此 deadlock detection algorithm
不会 abort
掉任何一个事务
这个问题卡了我很久的时间,我所想出的解决办法是,如果当前线程判断自己的状态为
abort
,在从队列中删除后,再调用一次 notify_all
函数来唤醒所有已经沉睡的线程
这么做是因为一个 abort
的事务在队列中,它要么不会照成影响,要么只会导致所有其他的事务都被卡住。因此我们直接
notify_all
一遍即可
我想不出在我前面设定的执行逻辑下,一个
abort
的事务能够照成除了卡死所有事务以外的影响。事实上,我将我的代码交上去之后能够通过所有的测试,那么这大概率就是正确的
- 在
wait
函数的后面,我们需要再次检查当前事务的状态是否为abort
,之后就是对事务的*_lock_set_
进行修改
lock table
的操作如上,lock row
的操作也类似
Unlock
对于 unlock
的操作则相对简单很多
- 通过
table_lock_map
找到对于的LockRequestQueue
,然后从队列中将当前事务对应的项删去。当然,我们需要判断当前的unlock
操作是否满足条件,不满足则需要抛出异常并返回false
- 修改事务的
lock set
,然后依据隔离级别将其状态修改为shrinking
,具体的要求如下:
1 |
|
- 最后,调用
notify_all
函数唤醒所有的休眠线程
Task 2
在 deadlock detection
函数中,我们不能对
lock request queue
中的项进行删除,只能简单地将对应的事务的状态置为
ABORTED
,然后对所有的事务执行 notify_all
我们主要讨论死锁检测算法的实现,因为这是 task 2
中最关键的部分
我们的死锁检测算法需要从最小的 txn id
开始,然后输出图中存在的环,我们需要 abort
的事务是环中 txn id
最大的那个
举个例子:
现在图中存在两个环:
1 |
|
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输出 2
。下面,我们着手使用 \(\text{DFS}\) 来设计这个算法
主要参考这篇文章
我们考虑用染色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图中一共有三种颜色:
0
:表示当前节点还没有被访问1
:表示当前节点已经遍历过,但其子节点还没有完全遍历2
:表示当前节点和其子节点已经全部遍历完毕
当我们在遍历的过程中,如果遍历到某个的为
1
,那么就说明当前所走的路径中存在环。但我们还不能马上去整条路径的最大
txn id
,具体的原因如下:
1 |
|
这种情况下,环为 (2, 3, 4)
,但由于我们的起点为
5
,并且 5
并不在环中,如果我们直接输出的话结果就是错误的,因此我们需要在遍历的时候维护一个邻接表,记录每个节点的父节点
然后,当我们确定这条路径上存在环时,我们首先从当前节点的父节点开始走,然后遍历邻接表,直到走到当前节点,这整条路径就是一个完整环,不会带有其他的节点
最后,我们输出环上的最大 txn id
即可
Task 3
Isolation Level
这个部分的关键在于不同的隔离级别之间的 lock
与
unlock
的逻辑,我们现在详细说明这一点:
隔离基本从高到低分别为:Repetable Read (RR)
,Read Committed (RC)
和 Read Uncommitted (RU)
。分别的 lock
与
unlock
的逻辑如下:
RR
:对table
加IS, IX
,对row
加S, X
- 对于
table
:无论是IS
还是IX
,在获取后一律不释放,在事务commit
或abort
时再释放获得的lock
- 对于
row
:无论是S
还是X
,在获取后一律不释放,在事务commit
或abort
时再释放获得的lock
- 对于
RC
:在上面的基础上,我们允许读取完row
后立即释放S
- 对于
table
:同上 - 对于
row
,如果是X
,那么同上;如果是S
,那么在读取完后立即释放
- 对于
RU
:在上面的基础上,我们不再引入IS
和S
,也就是读取时不持有lock
,但写入时依旧需要持有lock
- 对于
table
:如果仅仅是读取,那么不获取lock
;如果需要写入,那么获取IX
,在事务commit
或abort
时释放获得的lock
- 对于
row
:如果仅仅是读取,那么不获取lock
;如果需要写入,那么获取S
,在事务commit
或abort
时释放获得的lock
- 对于
总结一下:
- 对于读锁,不同的隔离基本的限制逐渐减弱:
RR
一定要获取,并且需要一直持有直到事务commit
或abort
RC
一定要获取,但读取完对象后需要立刻释放RU
不获取读锁
- 对于写锁,所有的隔离基本的限制均相同
RR
,RC
,RU
均需要获取写锁,并且需要一直持有直到事务commit
或abort
对于读锁的不同限制也就导致了不同隔离基本所会产生的问题不同:
RR
由于执行strict 2PL
,因此只会有phantom read
由于我们加锁的对象只是 table
和
row
,而没有对 index
进行加锁,因此如果访问不涉及 index
时那么缺失不会有
phantom read
但一旦访问需要涉及
index
,由于两个事务的操作集合相同,并且 index
没有写锁的保护,因此必然会照成 phantom read
RC
在RR
的基础上,我们放宽strict 2PL
的要求,允许在读取完对象后就释放读锁,这会额外导致unrepeatible read
因为如果我们前后两次读取同一对象,在这两次读取之间我们并没有持有读锁,因此它有可能会被更改
这里补充一点,
2PL
是在事务的开始获取当前事务需要操作对象的所有lock
,然后一旦操作完对象,就将对应的lock
进行释放,这会导致cascading abort
strict 2PL
是在事务commit
或abort
时再释放lock
,这可以解决cascading abort
RU
在RC
的基础上,彻底放弃获取读锁,这会额外导致dirty read
这是显然的,由于在读取的过程中缺少读锁的保护,因此如果有个事务正在对该对象进行写入,那么就会读取到中间值
Another Details
有一些细节性的东西需要注意一下:
- 如果先前已经获得了更高级别的
lock
,那么这次不需要再次获取 - 在
revert
的时候,我们需要倒序遍历write record set
- 由于我们执行插入和删除都是
logical
的,也就是仅仅只是设置tuple
元数据中的is_delete_
字段,因此在revert
的时候我们将其反过来设置即可
Summary
最后一个实验完结了,我想着写下一点我的感想
首先感谢 CMU
慷慨地提供了如此优质的教学资源,开放了
Autograder
的线上测评以及 TAs
在
discord
上面的解答
这门课程我算是独立完成的,之所以说「算是」,因为我除了参考官方提供的资源外,我还参考了 十一 和 Aneureka 这两位大佬的博客。我真的十分感谢前人留下的经验,这些经验给了我极大的帮助
我十分喜欢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其实每个 project
所对应的 writeup
里面给出的内容都十分有限,如果想要通过测试就必须要注意到非常多的细节。这就需要我通过
autograder
返回的 log
来反推出我的代码里面还存在什么问题,进而完善我对每个函数在语义
sematic
上面的理解
由于我还需要找到这些 bug
是如何发生的,这个过程还增长了我调试的能力。我印象最深的是
P2
的 B+ Tree
以及 P4
的
deadlock detection
的调试,我还总结出了在多线程环境下并发问题该如何调试
对于
B+ Tree
而言,在单线程环境下如果可以正常运行,那么多线程环境下需要注意的是data race
和deadlock
data race
:开多个线程对B+ Tree
进行插入,等待所有线程运行完毕后检查所有的叶节点,看是否存在某个值被覆盖deadlock
:开多个线程对B+ Tree
进行操作,然后在join
的前面打断点,通过i thread
查看当前是否有被卡住的线程。如果有,则跳到对应的线程查看被卡在了那里对于
deadlock detection
而言,我大概理解了gdb
调试多线程时,每个线程的运行是怎样的,即:只要当前线程停止,那么其余线程也停止;只要当前线程运行,那么其余线程也运行。所以相比于P2
那时候的多线程调试而言,我姑且认为我能够在恰当的位置打断点,然后跳到需要的线程去查看对应的数据
做完这四个
project
,我真的收益良多。我所学到的知识以及关于程序的调试技巧,这都不是只看书就能够掌握的。当我克服我所遇到的问题,并回头望去的时候,当真觉得:「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就不再是原来的那个人了」
最后,希望我所写的这四篇文章能够对后来的人有所帮助